TOP

账号登录

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,是一系列用于指导和规范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中融入环境保护、资源节约和健康安全理念的标准与准则。它以全生命周期理念为基础,通过整合环境管理、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要求,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减排的现代化管理模式。该规范覆盖产品从设计、原材料采购、生产、运输、储存、销售、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,涉及供应商、制造商、销售商、消费者等全产业链主体,以及资源、环境、健康安全等全要素的绿色管理。

主要标准内容

设计阶段

强调从产品设计源头进行绿色性分析,建立重点管控物料清单范本,对产品绿色属性进行识别,考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,例如采用可回收、可降解材料,优化产品结构以减少材料使用量,以及设计易于拆卸和维修的产品构造等。

采购环节

明确采购阶段对绿色材料 / 产品和绿色供应商的控制要求,优先采购可再生材料,并对其比例有量化规定。如印刷电路板元件包装物再生塑料比例≥30%,适用部件重金属含量需符合 GB/T26572 限制标准等。同时,建立对供应商的环境合规审查机制,如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要求对三级供应商进行环境合规审查。

生产过程

要求企业在生产中采用节能环保的工艺和设备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减少污染物排放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,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,例如采用 TPU 柔性可降解基板等绿色电子封装材料,实现分拆回收效率提升。

物流与运输

鼓励使用环保型运输工具,优化物流配送路线,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。例如京东物流部署大量电动配送车,减少每日碳排放量。同时,对物流包装材料也提出绿色环保要求,推广可循环使用的包装。

回收与再利用

构建产品回收利用体系,建立有害物质追踪机制,如 SJ/T11364 有害物质追踪体系。提高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利用率,将回收的材料和零部件重新投入生产或进行合理处置,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。例如一些企业建立含氟材料闭环回收机制,大幅提高回收利用率。

实施意义

助力企业构建体系

规范明确了各个环节的绿色管理要求,能够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起系统、全面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,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绿色运营水平。

激发企业绿色发展主动性

通过制定绿色采购、合格绿色供应商评价、绿色信息公开等管理要求,借助绿色采购、绿色信息公开以及相关政策引导,促使产品、生产和供应链不绿色、环境违规的企业逐渐被排除在合格供应商之外,形成绿色采购市场化机制,推动企业主动寻求绿色化发展。

推动产业链绿色升级

核心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,并提出明确的绿色采购和绿色供应商评价要求,能够从产业链顶端带动上游供应商、下游回收利用企业等相关组织实现绿色协同发展,共同打造绿色产业链,推进中国制造产业链全面绿色化升级。